top of page
  • 銘銘說

諾貝爾文學獎70年來首空缺:道德或比權威更重要

已更新:2018年11月13日

2018年10月1日起,該年度諾貝爾獎得獎名單陸續揭曉。然而,今年的諾獎卻是非常特殊的一屆諾獎:因評審涉及性醜聞,文學獎遭遇70年來首度空缺。


諾貝爾獎獎牌(擷自觀察者網)
諾貝爾獎獎牌(擷自觀察者網)


性醜聞衝擊斯德哥爾摩

本次涉及性醜聞的主角是瑞典文化界名人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於今年9月24日被檢方求刑3年,並在當日被拘留。據msn新聞進一步報導,10月1日斯德哥爾摩一家法院宣判,阿爾諾因強奸罪被判處兩年監禁。該法院稱,被告被裁定在2011年10月5日至6日夜間犯有強奸行為。


阿爾諾夫婦的合照(泰晤士報圖)


或許一般人對阿爾諾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阿爾諾的確與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科學院關係密切。綜合外媒報導,現年72歲的阿爾諾是法國人,不僅他的妻子是瑞典學院女院士佛羅絲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他本人更曾獲瑞典學院贊助。

這場震驚世界的醜聞是借由前段時間極具熱度的反性侵運動“metoo”發酵曝光的。據《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報道,多年來,阿爾諾曾性侵、姦污科學院女成員、工作人員以及科學院成員的妻、女,甚至性騷擾行徑波及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更有甚者,這對夫妻還私吞資助金、透露獲獎人名字,有嚴重的貪污腐敗之嫌疑。


瑞典學院官網截圖(源自觀察者網)


學院內的大波動

性醜聞爆發後,首先就在科學院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世界之聲》報導稱,瑞典文學院對此案的處理方式導致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裂。

《介面新聞》稱,一直以來,瑞典學院由18位終身制院士領導,這18位院士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與學院院長兼常任秘書長丹尼爾斯(Sara Danius)在醜聞曝光初期就與阿爾諾劃清界限並積極委託律師展開獨立調查不同,大多數保守派院士在這件事的態度上顯得模棱兩可。

在今年5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中,院長丹尼爾斯要求解除阿爾諾妻子弗羅斯滕松的院士職務,這項提議並沒有得到多數院士的支持。理由是“不能因為另一個人的過錯而懲罰一個人”。

因為不滿此次投票結果,三位院士羅塔斯(Lotta Lotass)、奧斯特葛倫(Klas Ostergren)和斯特瑞茲博格(Sara Stridsberg)在5月7日宣佈辭職。三位院士的辭職無疑成了保守派院士攻擊院長丹尼爾斯的口實,其中一位院士恩達爾(Horace Engdahl)公開攻擊院長並稱其是史上最差的院長,並最終導致丹尼爾斯和其他兩位同情院長的院士相繼辭職。

自此,瑞典學院嚴重分崩離析,最終導致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工作無法進行。

據BBC消息,瑞典學院於5月4日宣佈,暫停評選201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將在明年一起宣佈2018年和2019年的獲獎者,這也是二戰以來,首次推遲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

儘管時至今日,本屆諾獎已頒發完畢,但阿爾諾性醜聞事件仍有許多後續有待追蹤。《觀察者網》報導稱,本次事件一出,諾貝爾文學獎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學院當即表示將在下一次宣佈獎項前招收新的成員,以重拾工作信心。瑞典學院隨後也在一份報告中承認,院士中有人發生了“無法令人接受的不良親密行為”。然而,對這種行為監管不力損害了學院的聲譽,也導致了該學院首位女性領導人薩拉·達尼烏斯辭職。現如今,評審工作已經進入了高級階段。同時,學院也開始著手進行全面改革。


諾文背後的多年紛擾

據wiki資料顯示,諾貝爾文學獎根據創立人諾貝爾的遺囑,旨在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獲獎者都會得到一塊獎牌,一份獲獎證書,以及一筆不菲的獎金,獎金的數額每年會有變化。通常於每年12月10日,即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以隆重的儀式在斯德哥爾摩頒發。

儘管諾文在全球藝文界都享有盛名,但頒獎一路以來,也一直飽受爭議。性醜聞爆發之前,許多人曾質疑評審團的標準。《譯·世界》就曾在搜狐網上稱,“評審團的立場往往搖擺不定,時而傾向風格怪異的作家(如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時而推崇實力薄弱的作家(如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而且經常被團內左翼政客(如達裏奧·福)所左右。回顧一下諾貝爾文學獎的歷史,難怪人們會認為陪審團的挑選過於隨意:約翰·斯坦貝克和賽珍珠獲獎,而詹姆斯·喬伊斯和馬克·吐溫卻無緣獎項?這真的是評審團做出的決定嗎?”。此外,地方主義和隱晦的政治傾向也讓諾獎本身單純的學術獎項定位變得不再單純。


112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歐洲佔據了75位(擷自諾貝爾基金會)
112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歐洲佔據了75位(擷自諾貝爾基金會)


或許是因為文學作品本來就關乎精神層面與個人風格,很難去有唯一標準作為鑒定。但是,諾貝爾文學獎作為這一領域頂尖級的學術獎項,人們當然希望看到他能有更加令世界信服的、尊重多數人思想道德追求的判斷,也希望能做到真正的公正,讓涉及不同地域文明與文化理念的作品都能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尊重。從這一期盼來說,諾貝爾文學獎並不只是文學領域的標杆,更加應該是彰顯人文精神真善美的精粹。


瑞典學院臨時常任秘書 安德森·奧爾森(擷自網路)
瑞典學院臨時常任秘書 安德森·奧爾森(擷自網路)


《觀察者網》轉述,學院臨時常務秘書長安德斯·奧爾森(Anders Olsson)說:“瑞典學院的成員自然已經充分意識到,目前的信任危機對進行長期、強有力的變革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認為在宣佈下一個獲獎者之前,有必要花時間來恢復公眾對該學院的信心。這是出於對之前和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基金會和大眾的尊重。”一年的停頓,對於諾文來說或許也不盡然是壞事。權威固然值得尊敬,但必須要有能作為基準的道德加以扶正,或許才能真正尋找到震撼人心的作品讓世界喟歎。

22 次查看0 則留言

Kommentare

Kommentare konnten nicht geladen werden
Es gab ein technisches Problem. Verbinde dich erneut oder aktualisiere die Seite.
bottom of page